> 资讯

中国“碳科技”成果大爆发!GIS-LCA多项重磅成果COP30全球首发

巴西贝伦,11月17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中国角举办的“共建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主题边会上,一项能够为碳足迹提供精准“空间溯源”的中国原创技术——GIS-LCA(基于地理位置的生命周期评价) 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该技术是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 研发,并在此次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之一系统展示。这标志着我国在构建自主可控碳足迹管理体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完善全球碳治理体系提供了创新的方法学与务实的中国方案

国家体系引领碳核算创新:在国际标准基础上深化本地化应用

城市是全球减排的主战场,贡献超过70%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高度重视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生态环境部等15个部门于2024年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符合国情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在此政策框架与技术指导下,GIS-LCA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的重要技术支撑。

“碳核算的精准性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技术挑战。我国地域辽阔,区域间能源结构、产业水平差异显著,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核算方法。”田亚峻在报告中指出,GIS-LCA通过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生命周期评价深度融合,在国际标准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化溯源"的重要突破,使碳足迹具备可定位、可追溯、可验证的技术特性,既保持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又更好地适应了中国多样化的发展实际。

淄博实践:全国首个地市级电力因子,提升国际规则对接能力

技术的公信力在于应用实效。田亚峻在报告中重点分享了山东省淄博市的创新实践,联合发布全国首个地市级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此次核算以GIS-LCA为技术支撑,实现了对电力碳排放因子在空间、时间与技术三维度的100%精准匹配,精准反映了淄博清洁能源转型成效,并获得山东省政府各级领导的认可与批示。

“采用更精准的地方化因子,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评估碳成本,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田亚峻表示。淄博的实践不仅为当地工业企业更好地对接国际碳相关规则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全国城市开展本地化碳核算、积极参与国际绿色贸易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从地方实践到国际样本,中国碳管理路径日趋成熟

除了淄博的创新实践,GIS-LCA技术在全国多地形成了体系化的应用成果,展现了其在区域、产业及县域等多维场景下的碳管理能力:

在浙江乐清、慈溪,基于GIS-LCA构建起覆盖超千家企业、百余类产品的产业链碳足迹全景图谱,通过精准识别高碳环节,有效推动区域电器产业集群绿色升级;

在重庆,"工业绿效码"2.0全面引入GIS-LCA作为数据底座与核算引擎,实现对企业碳排放的精准评估,助力区域工业绿色转型;

在河北深泽县,GIS-LCA技术助力构建生物柴油全链条碳足迹管理体系,打造"深泽—生物之城"区域绿色品牌,为京津冀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实践范例;

在城市能源规划领域,基于GIS-LCA开发的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模拟平台,实现对能源结构、碳排放等关键指标的精准预测与优化,为城市制定科学减排路径提供决策支持。

这些扎实的地方实践,充分验证了GIS-LCA技术在复杂场景下的适用性,也为全球碳治理提供了多元化的应用参考。

COP30样本:再生桌椅实现95%原料循环利用

本次COP30“中国角”现场使用的再生桌椅,成为GIS-LCA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生动例证。该桌椅由常州企业采用退役锂电池外壳、废电路板基材等废弃物制成,原料循环利用率高达95%,并通过GIS-LCA技术全程追溯碳轨迹,较传统工艺实现碳减排67.5%(已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的独立核查声明)。

“就像给每一克碳装上了‘空间身份证’,我们可以精准追溯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生命周期碳轨迹。”田亚峻说。这套桌椅生动体现了 “共建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的边会主题,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低碳技术实用性的直观窗口。

国际认可:ISO秘书长高度评价,中德合作促进技术互认

2025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访问青岛能源所时,充分肯定GIS-LCA技术的创新价值与应用潜力。他表示期待与中方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更多实践成果纳入国际标准体系。

与此同时,中德国际标准化会议的成功举办,为GIS-LCA技术的国际认可创造了良好条件。该技术已通过德国莱茵TÜV集团国际标准符合性认证,标志着基于该技术的碳核算结果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为中外企业降低贸易成本、增强绿色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构建开放技术平台,服务全球低碳转型

截至目前,GIS-LCA已形成"方法—标准—工具—数据—认证—应用"六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在全国多地取得实践成效。这些成果表明,该技术能够为不同层面的碳管理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我们致力于将GIS-LCA打造成为开放、包容的技术平台,为全球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和地区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减碳支持。”田亚峻表示。

本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办,联合国训练研究所、CGTN、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等联合主办,吸引全球80余位代表参与。中国在构建自主碳管理体系的同时,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愿与各方共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务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资讯

HCLTech与AW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AI和核心系统现代化加速金融服务行业转型

2025-11-26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