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商

美通社媒体开放日走进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 共话跨文化传播与企业叙事新路径

北京2025年11月26日 美通社 -- 2025年11月21日下午,美通社媒体开放日活动在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美通社与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联合主办,以“讲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故事,提升品牌权威影响力”为核心主题,吸引了约50位来自在华外资企业及中国出海企业的代表参与,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副主任贺鹏、美通社亚太区媒体拓展和发布服务副总裁刘晓林、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副总编辑林崇珍、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经理赵全勇、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合作传播部主任叶聪、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室副主任尹莉等领导出席,共话跨文化沟通与品牌传播。

美通社媒体开放日活动在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成功举行
美通社媒体开放日活动在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成功举行

在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副主任于淑均女士的主持下,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副主任贺鹏先生与美通社亚太区媒体拓展和发布服务副总裁刘晓林先生分别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

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副主任贺鹏致辞
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副主任贺鹏致辞

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副主任贺鹏在致辞中强调,企业和媒体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向海内外受众讲好自身品牌与产品的故事,获得认同。在信息全球化时代,需利用从专业媒体到社交媒体的多元渠道,主动拥抱新技术、探索新路径。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媒体可作为第三方将企业的ESG实践等转化为能引发情感共鸣的品牌叙事,提升企业的国际公信力。跨国企业则可通过媒体将其海外实践与国家战略、全球关切相连,使企业“走出去”成为展示国家形象、促进文明互鉴的窗口。最终目标是共同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美通社亚太区媒体拓展和发布服务副总裁刘晓林致辞
美通社亚太区媒体拓展和发布服务副总裁刘晓林致辞

美通社亚太区媒体拓展和发布服务副总裁刘晓林指出跨文化传播的深刻变化:当前不再是简单的语言翻译,核心在于如何让企业故事在不同文化体系中更真实、更有效地被理解和看见。洞察“真实”是最高法则: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往往源于真实的人、案例和场景(如产品研发过程、工厂对社区的影响)。真实的故事最能跨越文化,建立底层情感连接,因为 “真实”是最强的国际通用语言。他还谈到摒弃“一套模板打天下”,不同市场有不同文化偏好,如美国看重数据,欧洲注重价值观与可持续性,拉美偏爱有人情味的故事,东南亚重视本地化视角与表达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副总编辑林崇珍发言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副总编辑林崇珍发言

致辞环节后,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副总编辑林崇珍详细介绍了中心的传播平台、资源优势及国际合作案例,展示了其作为面向亚洲及东盟地区重要窗口的传播实力与独特价值。

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移动产品部责任编辑张莎莎作为一线采编人员的代表分享了极其有针对性的演讲。她在演讲中提到,从以往的采访经验来看,大多数时候,企业想讲的故事和受众想听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对称,媒体以及企业自身都要善于挖掘好故事,既要有角度和深度,也要客观平衡。不同区域的受众爱听爱看的好故事普遍源于人的情感。一般情况下,报道开始需要“钩子”(Hook,传播中新近发生的吸引人的事件或者热点)来牵引住受众的情感和好奇心,使得读者有兴趣浏览全文,这样才达到传播的目的。张莎莎还列举了生动的案例来解答企业在国际传播中遇到的困惑。

主题讨论与自由交流环节
主题讨论与自由交流环节

在主题讨论与自由交流环节,美通社中国大陆媒体业务负责人赵莎、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移动产品部责任编辑张莎莎、北京策御国际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 CEO 资深品牌管理专家杨伯宁以及美通社高级传播顾问李妍,围绕“讲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故事,提升品牌权威影响力”这一议题,同与会企业代表、媒体专家和现场观众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本次美通社媒体开放日活动不仅为中外企业提供了一个与国际传播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更是一次推动跨文化理解、促进传播实践与理论创新的有益尝试。通过这样的“双向奔赴”,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语境,向世界讲述更加鲜活、生动、可信的故事,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贡献了媒体与企业的共同力量。

摄影:北京周报记者 魏尧

财商

艺教工程幼儿园园长共同体首届年度大会在京圆满举办

2025-11-26

1970-01-01